周总理是毛主席的最佳搭档国荣配资,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辅佐毛主席的,而是先后辅佐了六位领导人之后,才最终选择了毛主席。
周恩来辅佐的第一位领导人,就是陈独秀。
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,中国共产党成立后,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,成为最高领导人,并一直连任五届。
应该说,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建和发展中,陈独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但是,他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,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,把领导权拱手让给了国民党,并拒绝使用武装斗争,对国民党采取一味的妥协退让,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。
这个时期的周恩来,已经逐渐成为中央的领导人之一,尤其是在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会议上,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,对陈独秀的错误是看得很清楚的。
周恩来辅佐的第二位领导人,是瞿秋白。
瞿秋白生于1899年,比周恩来还小1岁,但因为受到陈独秀的赏识,在党内的进步很快,在1925年召开的中共四大上,就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,并成为中央局五人成员之一。
等到陈独秀1927年下台后国荣配资,瞿秋白就接替他的位子,成为我党第二位领导人。
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正好相反,瞿秋白走上了一条“左”倾盲动主义路线,开始不断地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罢工运动,甚至组织武装起义,结果在敌我双方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,给我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。
周恩来辅佐的第三位领导人,是向忠发。
在我党的历任领导人中,向忠发堪称最有争议的人物,他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码头工人,不学无术,贪图享乐,只是因为他工人阶级的身份,受到了共产国际的重用,一跃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。
但是,这个人的能力完全不足以领导中国共产党,后来还不顾组织纪律,跑出去偷偷约会,结果被国民党特务抓住了。
更让人无语的是,还没等国民党用刑,向忠发就主动投降了,当了叛徒。
好在周恩来提早做好了准备,没有让中央受到很大的损失,蒋介石看向忠发没什么用,就下令把他枪毙了。
周恩来辅佐的第四位领导人国荣配资,是李立三。
1930年,因为周恩来去了苏联,中央的工作是李立三负责主持。
可惜,李立三没有从瞿秋白的“左”倾盲动主义错误中吸取教训,反而提出了一条更激进的“左”倾冒险主义路线,甚至提出了“会师武汉”、“饮马长江”的口号,号召全国各地红军攻打中心城市,以武汉为中心,首先夺取附近省区的胜利,最后夺取全国政权。
但是,这条“立三路线”同样没有弄清楚敌我双方的实力,最终给我党我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,李立三也被迫下台,离开了领导岗位。
周恩来辅佐的第五位领导人,是王明。
王明和向忠发的经历差不多,是因为在苏联学习期间,受到了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的欣赏,后来米夫成为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,王明就跟着飞黄腾达,成为米夫在中国的代言人,掌握了中央的大权。
王明执行的同样是“左”倾冒险主义路线,主张“御敌于国门之外”,完全不顾红军的具体情况,强行要求红军与敌军打阵地战、对攻战。
当然,具体执行这些路线的,其实是博古,因为他自己没有什么能力,在政治上听王明的,在军事上听李德的,最终让红军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中损失惨重,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,踏上了前途未卜的长征之路。
这就是周恩来辅佐过的六位领导人,包括陈独秀、瞿秋白、向忠发、李立三、王明、博古,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,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,接连失败。
周恩来亲身经历了这些失败,自然看得也是非常明白,知道靠这些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,要想让共产党和红军走出泥潭,只有毛主席才行。
因此,在遵义会议上,周恩来力主让毛主席重新出山,这才让我党我军走出了泥潭,走向了胜利。
当时,博古对毛主席出山有抵触,周恩来就对他说:“在中国历史上,能成就大事的人,都是最懂得底层人民的人,你和我都是留洋出身的,理论水平或许没问题,但对中国真实的现状了解得还很不足。但是我们有一个最了解中国的人,就是毛泽东,红军的历次兴衰也都证明,只要毛泽东来领导,红军一定兴旺,而一旦把他排除出去,红军一定又陷入低潮。”
周恩来的这段话,其实就是对前面六位领导人的总结,这些人差不多都是留洋出身的,对马列主义理论了如指掌,却不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,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,而毛主席就是最了解中国的人,最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,只有让他来领导党和红军,才能取得胜利。
认识到了这一点后,周恩来从此就成为毛主席最忠实的拥护者,辅佐毛主席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!
(参考资料:《毛泽东与周恩来》《走近周恩来》《毛主席与周恩来的管理智慧》)
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